7月1日,艾弗森贝博ballbet官网“乡聚未来”青年实践团踏上邯郸红色热土,赴武安市伯延镇、磁山镇开展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。同学们在伯延镇青石板路上重走周恩来总理调研足迹,聆听“四天四夜蹲点调研”的往事;于商帮老宅领略武安商人的奕奕风采,从泛黄的汇票契约中解码“以义制利”的百年商道;穿梭于华丰能源工业旅游区的智能化车间,看光伏板与焦化设备如何奏响“双碳”转型的二重奏。通过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将红色基因、商业智慧与绿色发展的基层叙事,编织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注脚。
【重走周总理调研路 感悟“四个昼夜”精神】
同学们首站抵达了武安市伯延镇周恩来总理调研伯延纪念馆。师生们通过文献档案及场景复原,重温了1961年周总理深入基层调研的“四个昼夜”。在讲解员动情讲述中,总理与村民同吃窝头、召集群众开座谈会、彻夜长谈的场景仿佛就在同学们眼前,周总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大家深受触动。同学们在参观后表示:“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,更要像总理那样扎根一线、倾听真实声音。”最后,同学们一齐面向鲜红的党旗与周恩来总理雕像庄严肃立。大家紧握右拳,以铿锵有力的声音重温入党誓词,彰显出新时代青年"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"的坚定信念与赤诚担当。



【解码武安商帮文化 探寻太行商脉基因】
第二站,同学们走进武安商帮文化街区开展研学。这条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商业长廊,现存27处保存完好的商号遗址,包括“瑞丰祥”绸缎庄、“德盛源”药铺等典型建筑。商帮家族传承中独特的“传帮带”机制,为同学们职业规划提供了传统文化视角的启发。同学们通过“商脉起源”“商道精神”“商帮新生”三大主题展厅,系统梳理了武安商帮的历史脉络。随后,同学们走进具有300余年历史的房家大院与徐家大院,在青砖灰瓦的院落中,师生们通过建筑纹样、账本实物及家族谱系,触摸到了商帮文化的深层肌理,窥见了武安商帮管理的智慧结晶。这些鲜活的历史遗存,让书本中的知识跃然眼前,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



【脚步丈量企业一线 了解绿色转型历程】
调研第三站来到了武安市磁山镇华丰能源工业区,这座被誉为“焦化行业绿色航母”的现代化企业,以“进不见煤、出不见焦炭”的清洁生产场景颠覆了同学们对传统工业认知。踏入园区,同学们被绿树成荫的厂区道路、错落有致的景观花园所震撼,党委书记赵静向小分队介绍,企业不仅注重绿色发展,建立了绿植覆盖高达33%的工业区,更是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的发展理念,不仅打造了集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于一体的宜居环境,更通过完善职工公寓、图书馆等福利设施持续增进员工福祉。随后,她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企业展厅,通过图片、视频以及实物展示,同学们详细了解了华丰集团的探索之路,感受了华丰能源从传统能源企业逐步向绿色环保转型的历程,深刻体会到“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”的绿色发展内涵。



最后,同学们与氢能事业部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余诚桓开展专题座谈会,围绕工业旅游与绿色环保融合发展展开深度研讨。余诚桓介绍到,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,更是要担负起“帮贫济困尽绵薄之力"的社会责任——从资助周边村镇修路建校,到建立产业扶贫基地,华丰能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不能只要金山,丢弃青山”的可持续发展观。这座从荒山土地上崛起的工业区,通过“流血流汗不流泪,掉皮掉肉不掉队”的奋斗文化,建成了武安第一座“花园式工厂”,成为广大企业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。



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引领同学们走出象牙塔,以脚步丈量土地,于红色文化中赓续精神血脉,从古代商业智慧里汲取管理哲思,于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与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中洞悉时代脉搏。接下来,同学们将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,持续深挖调研价值,以扎实的数据、详实的案例为支撑,形成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高质量报告。用青年视角提炼发展经验,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,让这份实践答卷成为助力地方发展的鲜活注脚 。